:::

  失智照顧服務

[失智者的長期照顧工作最根本的是必須回到家庭當中,然而,失智照顧的挑戰,除了要照顧失智者本身,更重要的是看見照顧者的需要。

失智者最迫切面臨的問題,是既有關係的改變與破壞。這種改變包括失智者與他自己,失智者與家人,長期參與照顧的家人之間,共三個不同層面。]

這是徐文俊醫師(長庚醫院共照中心主任,財團法人台北市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同時也是天使居長照財團法人董事)在他的著作"咖啡香中遇見愛"裡,對失智者與照顧者家人之著述。

徐醫師是目前台灣失智症專科的權威醫師。台灣65歲(含)以上的失智症盛行率為8%,到了民國120年就會激增到46.5萬。

失智症之延緩與治療,在生活環境當中保持喜樂的心,相信是最好的良藥。
以下連結徐文俊醫師對失智症的說明短片

認識失智 擁抱生命(照顧者篇)

認識失智 擁抱生命(患者篇)

 

失智患者的認知功能記憶功能之症狀與病程,與因人際互動個性過去經歷等環境因素所造成的生活上的障礙與精神行為症狀,不僅家人感覺困擾與擔憂,可能連失智者本人亦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變化,所以容易造成相處上的誤會與衝突,更影響病程之惡化。

不理解大家在擔心什麼

失智症的核心症狀是記憶功能與認知功能之障礙,無法記得最近曾經經歷過的事情,會重複發問一樣的問題,讓家人或照顧者感覺困擾與擔憂,甚至被激怒。而本人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周圍的人會憤怒與擔憂。

 

自己也能感覺到”有些事情不對勁””跟以往不一樣”了

對事情的判斷力、認知力、行動力、語言溝通能力都不如往常般良好與順暢,但是又不知道要如何解決與面對,會開始否定自己或拒絕與人溝通互動。

 

對自己的日後產生負面意識,活動意願降低

因為症狀帶來的變化,如果又被周圍的人指責或糾正,心理產生受挫感與不安焦慮或抑鬱絕望,導致活動參與意願降低或消極看待周圍人事物。

 

家人(照顧者或鄰舍親友)要以愛心與體貼相待,彼此和睦相處

“對失智病症之理解認同與支持”是家屬或照顧者與個案之間融洽相處的最佳體認。

與失智者之間,”是非”或”對錯”並不是彼此生活互動的優先考慮要件,如何保持彼此關係能夠安心、平和、圓融,才是讓彼此關係更融洽的最重要條件。

例如:當失智者因為無法正確判斷氣候溫差時,可能在炎熱的夏天穿著厚毛衣時,切勿當面指責或糾正,當以引導的方式(看看窗外綠樹或花圃..)以現實導向方法,讓個案理解目前的節氣,改換合適氣候的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