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症的中醫輔助治療

     中醫觀點/長庚醫院中醫針傷科 楊建中醫師

       台灣於2018年從高齡化社會轉變為高齡社會,而老年人罹患慢性病的機率相對又較高,因此未來台灣也將會有高人口比率罹患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不正常的漸進性神經退化性疾病,病人意識清楚,但是認知功能障礙,也可能會隨著疾病進展而出現個性改變、攻擊行為、行為異常、及精神症狀如易怒、憂鬱、焦躁不安、妄想或幻覺等,對於病患的人際關係與生活造成極大的障礙。因此如果能早期發現失智症病徵,進而提早診斷及早期介入治療,可以有機會延緩失智症的進展,及維護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

       失智症屬於中醫「呆病」、 「癡呆」、 「健忘」的範疇。其類似病證,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 血並於下,氣並於上,曰之善忘」。 「癡呆」這一病名是明末醫學大家張介賓首次提出,其言:「癡呆證,凡平素無痰,而或以鬱結,或以不遂,或以思慮,或以疑貳,或以驚恐,而漸至癡呆」。

防治失智症從「腎」開始

       對於失智症的中醫的病因有了初步的解釋,現代中醫臨床工作者對「癡呆」的病因病機論述更加推演,總體上失智症屬於本虛標實的一種病症,其中多以腎虛為本,痰濁、瘀血為標。因此從“腎”防治失智症是一種中醫的處置方式。因為腎中精氣與腦髓、祌智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依據中醫的理論「腎藏精,主骨生髓通腦」,因此腎精足時,腦髓充足,耳聰目明;反之腎精虧虛時,則腦髓失養,筋脈失濡養容易導致善忘,拘急痙攣、震顫抖動等症,日久則骨枯腦髓空減,經脈阻滯不暢,導致氣血不行,而出現失智、肌肉強直、活動障礙等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類似的症狀和體徵。

疏通經絡的「針灸」療法

       中醫治療失智的措施除了中藥治療外還可利用「針灸穴位」治療。「針灸」具有疏通經絡, 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對老年病具有較好療。近幾年的諸多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中醫針灸在失智治療中有機會發揮重要作用。督脈是奇經八脈之一,督脈位於背後中脊,統管諸陽經脈,與六陽經有聯繫,是「陽脈之海」,故謂之「督」。「督脈」與腦、髓、骨息息相關,所謂「腎主骨生髓」、「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腦為髓之海」。以「督脈」-腦系統為物質基礎 , 運用「通督」為治療失智手段,可以運用「百會」、「印堂」、「風府」等穴位以達到通督啟神的作用。

       換句話說,針灸就是透過經絡的刺激,活化整體臟腑的氣血,來改善認知的功能;也就是透過穴位刺激來抑制神經的發炎,加強神經傳導的功能。如果病患排斥針刺還是可以運用較為和緩的方法如「穴位按摩」的方式來達到刺激穴位的作用。

       在臨床上,曾經有一個70歲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伯伯,短期記憶力已經出現明顯的下降,會忘記自己吃過飯、無法打麻將或是閱讀報章書籍,同時情緒開始變得不穩、容易暴躁。經過一年多的針灸治療,老伯伯的情緒開始變穩定,短期記憶力有明顯的提升,而且打麻將還會贏別人了。

      「艾灸治療」亦是一類中醫的處置方法。 「艾灸」具有升陽舉陷 、 溫通經脈、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等功效。「艾灸」督脈穴位對改善認知功能方面亦有其獨特的優勢, 雖然「艾灸」治療失智症沒有針刺治療普及 , 但是單純的「艾灸」治療可以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因此,「艾灸」是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亦可以與其他療法相結合作為具有保健強身的效用。因此針刺與灸療這二類中醫的外治法可以是失智症病患治療上的輔助參考。

 

 

 

 

 

 

 

(圖片來源: Heho健康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