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了住哪裡7/特別篇:王建煊打造「天使居」 貧苦獨居老人的小天堂

2024/05/29 經濟日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3742/7995400#gallery-1

{638527652984930069}_171711314349652_P29729219.jpg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負責經營的財團法人鑫淼天使居長照機構,期盼照顧更多弱勢長者,他看著模型寄望深深。記者陳正興/攝影

 

現在的老人是要活,活不下去,要死又死不了。尤其失能、失智的獨居老人,更需要妥善照顧。」面對台灣明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今年3月才落成的「鑫淼天使居」創辦人、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有深刻觀察:「我們有一天都會老,把老人養老的問題都解決,包括老人、快要老的中年人、年輕人都可以減輕負擔。」

 

今年86歲的王建煊和妻子蘇法昭膝下無子,幾年前成立「無子西瓜基金會」,目的是照顧無子女的長者,並擔任他們的安養信託監察人,幫他們尋適合的養老村、安養機構。一旦長者有病痛,甚至過世,基金會也成為這些長者的緊急聯絡人、醫療代理人,及遺囑執行者,讓這些無子女的長者「無子變有子,老有所依」。

不過,當時「無子西瓜基金會」並沒有經費興建專屬的安養機構,只能把長者安排住進養老村或安養機構,同時化身為長者們的子女,包辦所有的事情。因此辦一間讓生病、貧苦、無子女照顧的長者獲得妥善照顧,直到終老的居所,成了王建煊最大的心願。

而成就這個心願的人,就是「東華書局」創辦人卓鑫淼的遺孀卓劉慶弟女士。

{638527653542086428}_171695307084224_P29729224.jpeg.jpg

鑫淼天使居專門照顧失能、失智、孤苦老人,可提供住宿型機構、失能及失智長者日間照顧中心,及失智團體家屋等服務。記者季相儒/攝影

{638527655049402376}_0531.PNG

貴人慷慨相助 天使居推日照、住宿服務

「卓鑫淼、卓劉慶弟夫婦他們也沒有小孩,幾年前的某一天,卓劉慶弟忽然來訪,表明她在香港有一筆定期存款到期了,約折合新台幣3.8億元,希望捐給我,用途讓我完全決定。」

說起這段緣由,王建煊感動的說,「她是『天使居』的貴人,幫我解決了經費的問題,不然我要到哪裡去找3.8億元?原來這都是神的恩典,讓這些人竟然都得到幫助了。」

「天使居」又是怎樣的地方呢?即將開始營運的「天使居」位在林口,提供社區照護及住宿式照顧的連續性服務。四層樓分屬住宿型機構、失能及失智長者日間照顧中心,以及失智團體家屋。

「天使居」內部也運用AI設備,包括中央監控系統、毫米波偵測器、人臉辨識與人員移動軌跡追蹤系統等,除了能夠調節大樓溫度、溼度及含氧量,更能偵測長者是否跌倒、昏倒,且能以人臉辨識及軌跡追蹤系統觀察長者的行動,判斷健康狀況及所在位置,維護長者安全。

「這是天使居住的地方,我們要把失能、失智、孤單、貧苦的『老天使』接來住宿照顧。」王建煊自豪的說,「「有AI監護,這是起碼的要求,但是這不代表你照顧老人就好,我們一定要注意高檔照顧的關鍵是最基層的照顧服務員。」

{638527655108087112}_05312.PNG

扶助失智失能貧苦老人

「台灣平均不健康的餘命是八年,也就是過世前八年有病痛、不能走或臥床的,直到死了終於解脫。」王建煊舉例,他的一位朋友,夫妻雖兩個有小孩,但都在國外,只有妻子獨力照顧有失智、罹癌的丈夫,老老照顧,實在沒有辦法承擔,最後把丈夫送到一般的安養機構,無奈機構的人力不足,丈夫無法獲得良好照顧,每次去看就很心痛的悲哭。

正因看過太多長者在安養機構未被妥善照顧的心酸案例,王建煊認為,要把長者照顧好之前,接觸最頻密的照服員也要先給予好的福利和待遇。例如長者的衣服、褲子、床單髒了,應該立刻就要換洗,但現在很多的老人機構都找不到人,其原因就給的薪水很低,「一個月只给3萬元,一個人又要照顧好幾個人,怎麼可能?」

依照王建煊的構想,「天使居」的照服員一進來,希望讓他們「錢多、事少、離家近」。「錢多」是指比其他老人機構的照服員平均薪資至少高20%, 「我希望我們的人,薪水會比一般照服員多50%,但為了避免其他機構覺得這樣會影響照服員薪水的平衡,我們可以從福利的項目增加,例如生日禮金、結婚禮金、小孩子讀書補助等,提出很多名目,薪水就會比別人多增加。」

「事少」是指工作量量要適中。王建煊認為,照顧老人非常困難,必須維持讓一個照服員照顧一至二個老人,這樣才能讓老人得到妥善、有尊嚴的照顧。「天使居」也會自己開培訓班,培養照服員的專業技能。

「離家近」則是在「天使居」附近幫照服員租宿舍,也不用房租,下班就近回到宿舍休息,如果是獨身的照服員,「我們也保證以後他們老了可以住到『天使居』,這樣就沒有後顧之憂。」王建煊強調:「我希望把天使居做成一個model,整個台灣對老人的長照水準就拉起来了。」

{638527655290534284}_171695307011336_P29729222.jpeg.jpg

鑫淼天使居房間一景。記者季相儒/攝影

{638527655362694112}_171695307036240_P29729221.jpeg.jpg

鑫淼天使居房間一景。記者季相儒/攝影

 

經費靠捐贈 鼓勵捐房養老

王建煊表示,「天使居」可以照顧 104位長者,其中60人是政府的日間照顧,必須付費,長者早上來,下午他們的孩子就把他們帶回家;另外的44人,是要收沒有孩子,或老伴走了一個,自己又失能、失智的獨居老人,24小時照顧,而且不需要付費。

「這44個有限的名額,一定是無子的獨居老人。當他們一進來,我們接納了他們,他們就是我們的爸爸和媽媽,我們就是他們的子女,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醫療。」王建煊說,之前有些長者先安排住在外面的養老村、安養機構,「天使居」啟用後,由我們自己經營,就可以把這些長者接來照顧。

儘管「天使居」的大樓、硬體設備都有了,然而,每年的營運經費從何而來?王建煊坦言,「主要是靠捐款。」例如有一對夫妻都是清華大學教授,他們要接母親到新竹照顧,就把母親在台北居住的房子捐给我們,價值3500 萬元,這一筆錢一年照顧44個人(不用付費)的費用就夠了,「低收入、孤苦無依的老人進來統統不收費。我們現在估算,第二年經費都沒有問題,第三年就不知道了。」

面對第三年及以後的財源仍必須籌措,王建煊自信地表示,「我們現在要能做出好口碑,真的有愛心,才會有人願意捐錢。台灣有愛心的人還是很多的。」除了捐錢之外,他還提出「捐房養老」模式,鼓勵獨居的長者捐出房子不僅能照顧自己的晚年,也幫助其他貧困失能的無依長者。

王建煊解釋,過去台灣很多人有了積蓄就會買房子,當年紀老的時候,也許現金存款不多,但有個房子,可以把房子捐給我們。例如,某位長者把價值大約2000萬元的房子捐出來,晚年生活全都由我們照顧,若長者用掉500萬元就過世了,剩下1500萬元就可幫助三個或更多低收入、無依無靠的老人,免費住進「天使居」獲得照顧,「這就是『天使居』人與人互助的核心理念。」

王建煊不諱言,「天使居」能建成,主要和他具有社會高度信任感有關,畢竟過去曾獲選「台灣最受信賴政治人物」第一名,「就是很多人相信我」。

他也自知「天使居」不能只靠一個人,就像有人問他萬一「走掉了」,「天使居」怎麼辦?「我一定會死的,但是我們是靠制度,不是靠我一個人的信譽,放心,沒有問題。」

{638527655445626712}_171695307059750_P29729220.jpeg.jpg

鑫淼天使居餐廳一景

 

盼兩岸和平 照顧好老人就是幫年輕人

對於老人居住難題要如何解決?曾經獲得「亞洲最佳財政部長」殊榮的王建煊,不改年輕時「小鋼砲」的魄力直言,政府的國有土地和農業的土地很多,可以特別成立特別小組,快速變更用地,「像『天使居』這樣給老人居住的房子,一個月我給你蓋出來。若兩岸和平,每一年節省6000到7000億元的國防預算,不要買美國飛機、飛彈,貧病老人住的房子噗噗噗蓋起來了。」

王建煊一輩子當公務員,所賺的錢都用於公益,在台灣有「王聖人」稱號。他引用蘋果公司共同創班人賈伯斯(Steve Jobs)臨死之前所說:「世人羨慕的好名聲及財富(過世時留下250億美元財產)我都有,但今天這些對我都毫無意義了」。

王建煊希望知道「天使居」理念的人越來越多,有錢人多多捐款,讓「天使居」一直經營下去,幫助更多苦難的人。「這只是一個起頭,以後能夠蓋更多更多的『天使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