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憂鬱症

「醫生啊,我的頭好痛啊,晚上都睡不著,胸口好悶,吃不下飯,好痛苦啊」

「還有還有,我最近什麼也記不住,剛才想要拿把傘再出門的,卻又忘了」

在診間,陳伯伯這樣抱怨著。

小陳站在後頭,向我搖搖頭說:「最近兩個月,我帶著我爸看了十幾個醫生了,都看不好…」

 

 

著名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學家Eric H. Erickson將人的一生描述為不同時期的奮鬥過程,拼搏的是自己在每一段時期能否克服障礙以滿足自我認同。他認為在「65歲後的人生,尋求的是一份對過往人生的整合統合」,如果對於自己的人生有足夠的認可,那人生的晚期就能安適自在。反過來若是對過往人生有許多悔恨、不足,那就容易陷入絕望。

 

 在中華文化裡,老年人代表的字彙是睿智、慈祥、泰然、沈穩。但其實老人家跟孩子、成年人一樣,也可能會得到心理方面的疾病,由於一些因素,老人家若是得到憂鬱症,將不易察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老年憂鬱症有什麼不一樣之處。

 

什麼是憂鬱症?

 

一般人遇到過大的壓力或挫折也會憂鬱,但是憂鬱症簡而言之是腦部疾病(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的不平衡),造成持續的憂鬱情緒,對什麼事物都提不起勁,即使發生了好事情,也毫無感覺,甚至一股腦地絕望。這樣的狀態下,一點小事就會陷入深淵,即使無風無浪也可能動輒以淚洗面。

 

老年憂鬱症在台灣的盛行率在13~34%之間,其中達到重度憂鬱症的有1~4%,輕型憂鬱症4~13%,持續型憂鬱症(憂鬱達兩年以上)也有2%。這樣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失能程度惡化、人際社交退縮等再增加,七十歲以上憂鬱症比例是上述比例的接近兩倍。也就是說老人家每三到四人就有一個處於憂鬱症狀態或是在他的老年階段曾經罹患過憂鬱症。

 

老年憂鬱症患者自殺死亡機率顯著較其他年齡層為高(高約三至四倍),一方面是因為這年齡層的患者絕望感較重,選擇自殺方式往往激烈且不留後路,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的憂鬱症根本未被發現或就醫治療過。